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貧窮與社會工作
POVERTH AND SOCIAL WORK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鄭麗珍 
課號
SW3016 
課程識別碼
310 368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授課大綱
一、 課程名稱:貧窮與社會工作(Poverty and Social Work)
二、 任課教師:鄭麗珍
三、 開課對象:社工系大三、大四的學生
四、 每週上課時間:星期二第六、七、八節下午2:20-5:20
五、 授課大綱
(中文)
貧窮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社會問題,隨著十九世紀的工業化發展,社會整體財富增進,但缺乏經濟實力或生產工具的老弱婦孺與鰥寡孤獨等弱勢者經常陷入生活困境之中,影響其個人與家戶的發展機會與經濟福祉甚為深遠。在工業化以前,經濟匱乏的個人與家戶多半靠著親戚、鄉里、宗教、士紳等的濟助,但在工業化以後,以血緣與地緣為主的人際關連隨著人們逐工作而居的頻繁遷徙逐漸減弱,政府開始負起濟貧的主責,配合民間的服務提供,建構了一個社會的濟貧體系。由於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差異,每個國家所發展出來的濟貧政策與服務不盡然相似,但都有其可以參考之處。社會工作專業肇建於二十世紀初,就是打著「濟貧扶弱」的使命任務,或參與政府的濟貧政策制訂、或直接從事濟貧服務的提供,期待能夠改善經濟匱乏個人與其家戶的生活水準,共享社會發展的繁榮與成果。
本課程的目的在提供學生有關「貧窮議題」的相關知識體系及濟貧的政策與實務模型,期待能夠增進有意從事濟貧工作生涯的學生的實務勝任能力。本課程進行的方式包括課程講授、文獻閱讀、實例討論等,期待修課同學從多元角度看待貧窮議題與貧窮個人,進而更貼近經濟匱乏的個人與家戶之世界觀與生活風格,發展個人的濟貧社會工作應有之工作態度與政策觀點。為達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生應按時出席課程活動、事先預習指定閱讀、參與課堂討論、並完成各項指定的作業與考試。
六、 課程進度
09/16 課程介紹
09/23 貧窮與社會工作
討論:
1. 貧窮大多都以什麼樣的形貌出現呢?人為什麼會生活在貧窮中?
2. 社會工作為什麼要關注貧窮問題?社會工作與濟貧工作的關連何在?
Readings:
1. 孫健忠,民84年,台灣地區社會救助政策發展之研究,第3-5章(p. 35-131)
2. 林萬億,民83年,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第5-6章(p.143-222)
3. 郭奕伶,民92年,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商週雜誌第800期。
09/30 貧窮的概念界定與測量
討論:
1. 「貧窮」的定義為何?測量貧窮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測量方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2. 台灣目前用來測量貧窮的方法為何?這種測量方法的影響為何?
Readings:
1. Aldi Hagenaars and Klaas de Vos, 1988,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overty,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3, 2, 211-221.
2. 呂朝賢,民88年,社會救助問題:政策目的、貧窮的定義與測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卷,第2期,第233-263頁。
3. 王永慈,民90年,「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72-84。
10/07 濟貧社工的專題演講
邀請單位:公部門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及私部門的台北市家庭扶助中心。
演講重點:受邀社工談論其生涯選擇歷程與濟貧工作經驗的分享。
*繳交作業(一):讀書心得報告*
10/14 貧窮的生活與影響
討論:
1. 生活在經濟匱乏中的體驗是什麼呢?經濟匱乏會因時因地展現不同的生活型態嗎?
2. 長期生活在貧窮中對個人及其家戶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是長期的或短期的?
Readings:
1. Sondra G. Beverly, 2001, Material hard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 Evidence form the survey of income and program participation, Social Work Research, 25, 3, 143-152.
2. Karen Seccombe, 1999,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Chapter 3, So You Think I Drive a Cadillac: Welfare Recipients’ Perspectives on the System and its Reform, p. 48-73.
3. M. V. Chapman, 2003, Poverty level and school performance: Using contextual and self-report measures to inform intervention, Children and School, 25, 1, 5-17 

課程目標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